項目承擔:國家氣象中心
(資料圖)
調查對象:13個產棉省(區)201個產棉縣61個氣象站
調查時間:2023年7月
摘要:至7月末,各棉區大部棉花處于開花期。月內,全國棉區平均氣溫為28.9℃,比上年和常年同期分別偏高0.4℃和1.5℃;平均日照時數為214.3小時,比上年和常年同期分別偏少7.7小時和7.5小時;平均降水量為179.3毫米,比上年和常年同期分別偏多11.3毫米和38.9毫米。月內,新疆棉區出現持續高溫天氣,不利棉花花鈴生長;黃河流域棉區上旬持續高溫不利棉花開花結鈴,月末強降水導致部分低洼棉田出現漬澇災害;長江流域棉區北部上旬多降水不利棉花授粉,南部棉區上中旬高溫干旱影響棉株生長。
棉花播種至7月末,全國棉區綜合氣候適宜指數為較不適宜,與2022年相比,全國棉花平均單產趨勢為減產年。
一、棉花生長發育進程
至7月末,棉區大部棉花處于開花期。大部棉區棉花發育期接近常年或提前4~16天,新疆、甘肅部分棉花發育期推遲3~8天。
二、棉花氣候適宜程度分析
1、新疆棉區出現持續高溫天氣,不利棉花花鈴生長
西北內陸棉區月平均氣溫為27.9℃,比上年和常年同期分別偏高0.4℃和2.0℃;月日照時數為295.2小時,比上年同期偏多16.6小時,比常年同期偏少5小時;月降水量為6.0毫米,比上年和常年同期分別偏少2.5毫米和7.7毫米。月內,新疆棉區氣溫偏高、降水偏少,大部棉區出現6~15天日最高氣溫≥35℃的高溫天氣,東部地區達16~20天,持續高溫對棉花花鈴生長不利,南北疆棉區伏前桃數均少于常年和去年。
西北內陸棉區棉花播種至7月末,綜合氣候適宜指數為較不適宜,與2022年相比,西北內陸區棉花平均單產趨勢為減產年。
2、黃河流域棉區上旬持續高溫不利棉花開花結鈴,月末強降水導致部分低洼棉田出現漬澇災害
黃河流域棉區月平均氣溫為29.6℃,比上年同期偏低1.3℃和常年同期分別偏高和1.6℃;月日照時數為217.8小時,比上年和常年同期分別偏多25.4小時和24.2小時;月降水量為261.4毫米,比上年和常年同期分別偏多18.7毫米和100.3毫米。黃河流域棉區6月下旬至7月上旬出現持續高溫天氣過程,且強度為1961年以來最強,導致部分開花期棉花花量減少、花粉活性降低,且高溫加劇了棉田失墑,導致旱情發展;月末受臺風“杜蘇芮”影響,黃河流域棉區出現暴雨或大暴雨、局地特大暴雨,降水緩解了大部棉田旱情,但部分低洼棉田發生漬澇災害,不利于棉花生長發育。
黃河流域棉區棉花播種至7月末,綜合氣候適宜指數為較適宜,與2022年相比,黃河流域區棉花平均單產趨勢為平產年。
3、長江流域棉區北部上旬多降水不利棉花授粉,南部棉區上中旬高溫干旱影響棉株生長
長江流域棉區月平均氣溫為29.6℃,比上年同期偏低0.4℃,比常年同期偏高1.0℃;月日照時數為160.6小時,比上年和常年同期分別偏少53.2小時和38.1小時;月降水量為212.5毫米,比上年和常年同期分別偏多13.2毫米和11.7毫米。長江流域北部棉區7月上旬多降水天氣,對棉花授粉不利,造成部分蕾鈴脫落,中下旬以晴雨相間天氣為主,未發生明顯的高溫熱害和干旱,利于棉花現蕾開花。長江流域南部棉區上中旬氣溫明顯偏高、降水偏少,部分棉區出現旱情,對棉株生長不利;下旬出現降雨過程,大部棉區旱情緩解,利于棉花開花結桃。
長江流域棉區棉花播種至7月末,綜合氣候適宜指數為較適宜,與2022年相比,長江流域區棉花平均單產趨勢為增產年。
三、8月份棉區氣候展望與建議
預計8月,棉區大部氣溫偏高、降水接近常年或偏少,氣象條件總體利于棉花開花結鈴;但部分地區可能出現階段性高溫干旱,不利棉花花鈴生長。長江流域棉區南部降水偏多,部分棉田生漬澇災害風險較高,易導致部分棉花受淹、倒伏。
建議:各棉區應加強高溫干旱的防范,高溫前可適當增加灌溉次數,以水降溫,改善棉田小氣候,同時追施速效肥、葉面肥,增強棉花抗高溫能力。降水偏多棉區要保持棉田溝渠暢通,適時澆排、中耕培土、整枝塑型,增強棉株根系活力;并注意補施花鈴肥,促進棉株多結伏秋桃、防止早衰、增加鈴重;適時整枝打頂,增強棉田通透性,促進棉花生長發育。另外,要做好棉花生育后期枯黃萎病以及棉鈴蟲、紅蜘蛛、蚜蟲等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和統防統治。
(文章來源:中國棉花協會)
Copyright @ 2015-2022 農產品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: 豫ICP備2021032478號-31 聯系郵箱:897180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