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南京5月17日電 (徐珊珊)5月22日是“國際生物多樣性日”,記者17日從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,目前江蘇物種數已經更新到了6903種,其中陸生維管束植物1999種,陸生脊椎動物449種,水生生物2537種,昆蟲1918種。對比去年,一共增長了857種,其中增長的近60%的物種為水生生物。
“另外在調查中,我們也記錄到了松葉蕨這種在江蘇極為少見的孑遺植物小種群,并且生長態勢良好,種群有不斷擴大的趨勢,具有極高的研究與保護價值?!苯K省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李旭文介紹,自2017年起至今,江蘇大部分區域已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,計劃在2023年前完成所有縣域的調查,全面更新全省生物多樣性本底情況。
近年來,江蘇不斷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,探索創新保護途徑與方法。2月,江蘇發布《江蘇省生物多樣性觀測能力(一期)建設方案》,提出要按照“一橫兩縱+”的分布格局(“一橫”為沿長江區域,“兩縱”為沿大運河、沿海區域,“+”為低山丘陵區域),在江蘇省內建設20個生物多樣性觀測站點,初步構建省級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。
在生物多樣性調查方面,江蘇還有許多新興方法。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張效偉說:“我們采用了eDNA對水生生物物種進行了觀測與識別。在水樣采集后,eDNA方法可以高效檢測出生物物種遺留在長江等水域中的遺傳信息。另外,鳥類智能識別系統也已經投入了使用,并已經在洪澤湖濕地生物多樣性固定觀測場站進行了搭建?!?/p>
近年來,江蘇省通過取締散亂臟差港口碼頭、排污整治、修復岸線生態、科學增殖放流等一系列的生態保護修復舉措,使得長江江蘇段整體呈現出水生態健康狀況不斷向好、水生生物多樣性逐步提升、水生物種種群逐步恢復的趨勢,改善了長江江豚的棲息環境。
“在江蘇省內,不僅是南京新生洲-長江大橋水域和鎮江征潤洲-落成洲水域這兩個長江江豚集中分布區常被報道有江豚紀錄,泰州-南通水域等前些年的分布空白區也持續觀測到了長江江豚。”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王召根說。
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朱德明介紹,為持續提升江蘇省生態環境質量,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,高標準創造優質生態產品,“十四五”期間,江蘇將開展生態島試驗區建設,選擇3至5個地方進行先行試點,實現區域內生態環境質量和穩定性逐步提升,使物種棲息生境得到有效恢復,生物遷徙和基因交流的生態通道基本建立,重點瀕危野生動植物得到全面保護,生態供給能力全面增強。(完) 【編輯:黃鈺涵】
Copyright @ 2015-2022 農產品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: 豫ICP備2021032478號-31 聯系郵箱:8971809@qq.com